您好,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!

让思想跟上匆忙的脚步

作者:李勇杰 来源:李勇杰 发布时间:2012-07-30

对岁月更替的记忆和人生的总结,中国人喜欢以“十”为单位,所谓“而立、不惑、知天命”,逢十便有了转折,有了新意。在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际,我有了回望来路的冲动。

十年前,带着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从美国回到宣武医院,开始白手起家创建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。从帕金森病的治疗入手,逐渐将技术运用于其他运动障碍病,又马不停蹄地拓展了癫痫、疼痛、脑瘫以及精神外科领域。十年努力,研究所已长大成人,年手术量千台,年门诊量万人次,培养硕士、博士、博士后人才数十人,是一个成熟的医教研基地。

我们像一支在崇山峻岭中行进的队伍,跋山涉水,全速前进,不断征服新高度,步伐快到思想的呼吸有些急促,快到灵魂的感悟不够清晰。此时此刻停下匆忙的脚步,梳理心路的历程,抚慰躁动的灵魂,为思想寻找一个支点。毕竟,今后的行动需要一个新的起点和良好的状态。

谁都曾有少年时的梦想,谁都曾有青年时的信念,并为此燃烧激情。1998年回国之际,是我在国外生活得最好的阶段。经历了初到异乡的不适,生活逐渐平稳并开始殷实起来,开始习惯美式思维和表达方式,更重要的是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,钻研功能神经外科学。当我决定回国创业时,身边的留学生朋友少有理解和支持,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,“李勇杰是个不安分的人。”其实,我的信念是回国创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更大的成就感,迅速崛起的祖国给我提供了无限希望和可能。

时过境迁,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考虑回国工作,我不知不觉成了“咨询中心”,他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,让手中的先进技术在中国开花结实。作为幸运的海归,我想说的是:信则安身,信则立命。

孔子曰,“信则达之”,“信则人任焉”。

回宣武医院前,我先后同西安唐都医院和广州珠江医院开展了短期技术合作,引起多家专业院校和医疗机构的注意。落户宣武医院,源于宣医领导的开放精神和信任。十年来,这份信任时时鞭策着我,成为重要的动力之一。张建院长说,“你不是要推广一项技术,而是要带动一个科室,建设一个学科”,事实证明,这一思路为研究所的发展和成功指明了方向。

做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,首先是胸怀仁爱之心。生命价值无可衡量,谋面数次便被剃光脑袋送到手术台,任由头颅被打开,点拨脑内乾坤,医者自然掂量得出这份信任的厚重。我常告诫自己,面对手术刀下经过数百万年进化的脑组织要深怀敬畏之心。这十年来,我和同事们努力营造并践行着“终点站”的理念,让患者在这里得到世界水平的医治和最人性化的服务,为悬壶济世的古训做着自己的诠释。当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我们的治疗获得新生,改变了生活的轨迹,我们也获得了患者的信任。因为我们全神贯注,心无旁骛,事业取得有目共睹的发展,同行认可了信服了。“终点站”品牌的塑造,既有勇往直前的豪气,又饱含如履薄冰的艰难,也带了来前所未有的成就体验。

团队里有同事、助手、学生和志同道合的合作者,这些年来,他们心怀梦想又默默耕耘,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,每人都毫无保留地付出了自己心血和智慧。是他们的努力和忠诚,给了我信心、勇气、启迪和感动,这是一种推心置腹的信任。中国人历来尊师重道,凡尊为师者,需有过人的品性和技能。守信笃诚,追寻真谛,师之表率。技术非技能,知识非智慧,何以将学到的技术和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智慧,师者之责也。早期的学生现在是研究生导师了,或将为人师,今后我与大家共勉,做一个品性信赖、技能信服的师长。

十年前,当“细胞刀”技术治疗帕金森病获得成功时,许多人以为我的成功全是拜那条从国外带回来的“鱼” 所赐,也将止于此。很多人劝我抢滩布点,“整批零售”,把这条鱼发挥到极致。我不为所动,也没有囿于“教会徒弟饿死师傅” 的老理,在将技术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的同时,我同他们一起探索新技术的应用,织网谋“渔”,拓展功能神经外科的内涵和外延。十年过去,学生们各有所长,头角崭露。研究所有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和良好的技术进步机制,天地更广阔了,眼界自然也不一样,这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
文/李勇杰